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总有很多朋友来问我:“到底该如何提高古诗文水平?”这些朋友,有些是诗词爱好者,这么问是单纯地出于对诗词的喜爱;有些是孩子家长,这么问是希望孩子在中考和高考时,能对古诗词等文言文题目应付自如。
不管是哪类情况,笔者的回答都是:认认真真、好好地把语文书里的古诗词,一字一句都读懂了、读透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一:为什么我要这样回答
当然,这样的回答常常不能让对方满意,毕竟在他们看来课本里的古诗文实在太简单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真实的情况,从近几年很火的《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们的错误率就能看出来。
诗词大会考“但愿人长久”中的“长久”何意,百人团100个人只有9个人答对;考《枫桥夜泊》,难倒了北大博士生陈更。听起来这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是题目出得太刁钻了吗?并不是。不信大家看看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道题:
宋.陆游《游山西村》: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山”位到现在的哪个省?
A.山西省 B.陕西省 C.浙江省
这道题的答案选C,百人团100人中有59位错了,错了一大半。百人团里的选手,并不是随机选的普通观众,都是各行各业精挑细选过的,有一定的品诗水平的高手。但这个错误率,却着实让人有点想不到了,要知道陆游的这首诗是年年入选课本的名篇,全诗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写到公元1167年春,当时陆游被罢官赋闲在老家。陆游是浙江绍兴人,所以这个山自然是在浙江省。绍兴在宋代属于越州山阴,题目中的山西指的是浙江镜湖的三山乡。
对于这次错了59个人,笔者身边的不少语文老师都表示无奈,有人摇摇头地说:“上课时白讲了!”是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多数老师上课时老师肯定是会说的。
二:对一首古诗词,真的有必要这么咬文嚼字吗?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不就是一个“山”字吗?这个字理解错了,又不影响对整首诗的欣赏,毕竟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明明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会背这一句不就行了吗?何必管那么多!
可事实上,如果不了解这一句,就无法理解陆游当时的心情。回到山阴老家,陆游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符离战败后,他在朝中倍受打击,平生抱负无法实现。另一方面,阔别家乡多年后,他终于难得放松下来体会田园生活的乐趣。家乡人的纯朴和善良,让消沉的他感受到了温暖,也找到了信心,不然他又如何感受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三:中考、高考都考对古诗词的理解
从陆游这首诗的例子我们就看得出来,很多朋友读古诗词完全是在死记硬背,就连诗中千古名句中的字都不一定能理解通透。这对大家来说,是一种损失,因为这样我们就无法理解诗人真正的意思。而对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孩子来说,损失则直接是分数。
2020年的全国高考的古诗鉴赏,考的是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诗的名气不算大,问题却很刁,问的是作者写此诗的背景是什么,为何会写它?笔者问了一些高三学生,对于这3分的题,他们很多都是懵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背这么多年诗又有什么用呢?
而后在接下来6分的古诗词填空题里,考了《离骚》、《水调歌头》、《琵琶行》三首名篇中的千古名句,以《琵琶行》为例,考的是:
元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这两个空,应该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少同学看到马致远的杂剧就慌了,这个课本上没有的,我怎么会知道?但事实上,只要能理解白居易诗中的“青衫”二字的意思,明白这是落魄才子的自称,就不难答出。这个“青衫”的意思,诗词大会也是考过的,当时一样很多人答错。
四:读透古诗词,做诗词大会中的题目是一个捷径
通过陆游的诗,还有关于白居易诗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诗词大会上出的题是很有水平的。目前诗词大会官方已经把5季节目涉及的诗词,编成了《中国诗词大会》全集。
这套书一共有8册,价格是69元。诗词大会的命题组,本就是领域内的众多专家组成,出的题目都是大家的盲点。而节目中康震、蒙曼等几位导师的精彩解读,也都在其中。
对于爱好诗词的朋友来说,读这套书能让大家快速地了解诗词中的典故、一字一句的意思。而对于考生来说,则可以通过做题的方式,尽快地查漏补缺,比起拿着语文书死记硬背要强多了。背了这么多年的古诗,不知“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的“山”何意,不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象征意,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