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资讯高分纪录片回归!《人生第二次》登陆东方卫视

高分纪录片回归!《人生第二次》登陆东方卫视

摘要:用多维度视角展现中国人面对困境的勇气。

有一个画面,导演秦博迟迟无法忘怀。在辽宁北票,得益于“团圆行动”的开展,有位母亲终于盼来了被拐多年的儿子。为了寻子,这家人一直住在待拆迁的老房子中,不敢搬家。团圆那天,废墟上的家,铺上了红地毯,已经二三十岁的男孩在鞭炮声中回了家。“废墟边上有推土机,那个北方的城市,楼外面有个铁梯子,我和摄像爬到楼顶,从一个很高的地方看这家人,这个片段很难忘。”在片中,这个故事只有短短几个镜头,但在秦博看来,这便是现实纪录片的力量。

继2020年高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后,主创团队带来“人生三部曲”IP第二部《人生第二次》,5月24日起在东方卫视播出,央视网和哔哩哔哩同步上线。比起前作,本片将通过《圆》《缺》《纳》《拒》《是》《非》《破》《立》四组对立关键词,展现八幅人生图景,以“第二次”为切入口呈现更深刻复杂的中国人故事。

“《人生第一次》就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对外界的一切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与懵懂。”总制片人张昊比喻道,《人生第二次》则像一个中年人,“‘第一次’是面对未知的挑战,到了‘第二次’,我们想讲的是面对挫折的不屈服以及抗争。”在两年前的第一部纪录片中,主创团队通过蹲守拍摄,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用许多“第一次”串联起人生的重要节点。“人是所有事物里,最闪耀、最复杂,最能带给你惊喜的。人活一辈子,人的故事也可以讲一辈子。”在张昊看来,“第二次”谈的是“转折”,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再”,而是“重”,是意外、挫折、对抗,“是面对这些时的选择或方向”。

首集《圆》以一个寻亲家庭的重聚开场。18年前,卫卓被人贩子王浩文拐卖,18年后在公安部的努力下,卫卓和亲生父母相认团圆。但这场失散18年后的久别重逢,依旧充满酸甜苦辣。于卫卓而言,一面是亲生父母的殷切期盼,一面是养父对周围人闲言碎语的担忧,生恩与养恩互相拉扯,两头都需要去平衡。

总导演秦博解释,在《人生第二次》中,“圆”与“缺”,关乎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纳”与“拒”,讨论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是”与“非”,聚焦司法领域,记录出狱后的二次人生,以及期待公平正义的申诉人;“破”与“立”,则对准了时代新女性,她们有的走出不幸的婚姻,有的不甘在流水线做工,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这一系列的母题,都关于中国人如何对抗命运,如何抗争与和解。”在分集《拒》中,团队在上海整形医生的科室里蹲守了很长时间,去探讨容貌焦虑这一话题。“我们带着复杂的心理去看待这件事,并非审丑或批判的态度。有些人整容是因为遭遇容貌歧视;有些人是因为脸部问题,在社会上遭遇困境。更多人是被时代裹挟,消费主义盛行下,美是可以花钱买的,而且可以很快、很方便。我们希望以此打开观察社会的视角。”秦博说。

从2020年初开始策划以来,主创团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影像跟拍素材长达1万多个小时。尽管如此,在秦博看来,纪录片依旧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每次拍纪录片,都是非常多遗憾组成的故事的叙述。”他说,纪实类纪录片天然带有“镣铐”,纪录片没有演员,导演没法做现实生活的编剧,也无法预料拍摄对象以后的命运,同时也要克服伦理上的困境,“导演更多是要培养一种在现场观察的能力,我在现实中打量的时候,再去判断,这能不能构成一个电影性的东西。”

令张昊欣喜的是,观众对纪录片的兴趣“回归”了。他还记得2017年开始筹备《人生第一次》时,短视频大行其道,长视频看起来似乎与互联网最盛行的东西背道而驰。“现在看来,长视频也在不断创新,拿纪录片为例,它的语态、节奏、叙事的基调,都在产生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的纪录片会更克制与客观,尽量让语言平实,情感上最大可能地保持真实。”他透露,“人生三部曲”IP的最后一部,将聚焦人生“最后一次”,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次,职业的最后一次,或者是面对别人的最后一次,“第三部就像一个对生活、人生充满洞悉的睿智的长者,我们想突出的是‘价值’。”

栏目主编:施晨露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
AP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