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的综艺节目越做越烂,《王牌对王牌7》没能逃得过观众的吐槽,如果不是因为贾玲和沈腾勉强支撑,能够源源不断的放出一些让观众会心一笑的梗,恐怕剩下的只有差评了。而刚刚上线的《奔跑吧》第十季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作为王牌综艺也是一季不如一季。
只不过《奔跑吧》的受众群依然很广,且大部分观众因为这一季新加入了周深和白鹿两位常驻嘉宾,还有蔡徐坤的回归,都对节目的期待值拔高。首播拿下收视第一,达到了0.8%,远远超过《向往的生活》第六季。
但一档综艺品质如何,收视是无法直接体现的,观众看过节目后的直观感受才是评判品质的重要考量项。与这样的收视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节目的口碑翻车,满屏的一星差评已经能够看出观众对这档综艺的不耐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三大不足不得不说。
第一,游戏无聊,煽情收尾太套路
这一季的主题是带着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宾们出场就是一身复古装扮,的确掀起了一波回忆杀,但接下来的游戏环节却是一个更比一个无聊,不但没什么亮点,嘉宾们也难以在这种没有发挥空间的游戏中制造笑点。
游戏开始之前12位嘉宾两两一组分成了六组,所有人都是波和小芳,需要通过游戏进行正确的组队,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单单是这样的开始就已经能够预判后续必然会请来原型到现场,一波煽情躲也躲不过。
最开始是带着大家回忆小时候的一些游戏,正式的游戏环节是答题,打台球和挂衣服,在第一个答题环节中,为数不多的笑点就是周深明明想到了正确答案,但是却无情排除,惊出表情包。
沙溢则是在场外信誓旦旦的借自己的年龄优势,云淡风轻的说出答案,但最后却惨遭打脸,被众人围攻,惨兮兮的沙子爹属实是有些好笑。
包括白鹿开启大嗓门模式,隔空喊答案喊的还都是错误答案,女明星包袱全无。但游戏本身并没有什么亮点,甚至剧本明显,毕竟最终几组答错,几组答对,但卡片却刚刚好都被他们拿到并进行了正确的排序组合,痕迹过重。
而在打台球的环节,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游戏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还需要其他不上场的嘉宾捧场来制造氛围,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挂衣服的环节虽然是考验嘉宾们的力量和配合默契度,但实在是没什么趣味性,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白鹿笑到露出牙床,也成了这一期节目中为数不多能够撑得起笑点的嘉宾。
节目最后则是以煽情收尾,这一点与《王牌对王牌7》第11期的节目十分相似,都是从游戏生硬地转折到了亲情,只不过嘉宾们哭的稀里哗啦,素人们也都纷纷落泪,却让观众看的尴尬至极,强行制造泪点比强行制造笑点更让人不适。
第二,广告植入越发明显
作为王牌综艺的《奔跑吧》自然有越来越多的赞助商入驻其中,在这一季中,大部分都是熟悉的广告商。不少综艺节目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或许在刚开始时没有被看到商业价值,但是热度逐渐走高,再加上明星代言,许多品牌都看中了这些综艺。
《奔跑吧》的商业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单单是能够稳居收视首位,就足以证明它的受欢迎程度,赞助也是只多不少,但这一季的节目却让人一言难尽,不但嘉宾们多次cue赞助商,甚至还将广告融入到了游戏中。
尤其是第一个环节猜题,最后排序时所有的嘉宾都在提及赞助商,并且还给出了baby和蔡徐坤带货的镜头,如此明目张胆的广告植入,也让沉浸在游戏氛围中的观众瞬间反感,这也使得游戏的设计完全像是为了打广告。
不少综艺节目都会因为广告的问题遭到观众抵制,凡事过犹不及,一部分场景植入广告没什么问题,但在游戏环节中把广告当成游戏最终的重点就让观众难以接受。
第三,情怀不再,主题不符合“奔跑吧”
2014年《奔跑吧》首期节目上线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单单是因为强劲的嘉宾阵容,更主要的是这档综艺节目有其独特的亮点--撕名牌,几乎每一期节目到了末尾,都会用撕名牌来结束,而这也是观众喜欢看《奔跑吧》的原因。
撕名牌环节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撕名牌让郑恺的小猎豹形象足以立得住,也让李晨收获了大黑牛的称号,成为了跑男团中的力量担当。而王祖蓝的捡漏王,陈赫的躺平也都深入人心,
用撕名牌的环节立住人设往往是最有效的,baby也因此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女汉子,圈粉无数。但是随着一季又一季的节目播出,撕名牌的环节越来越少,本以为《奔跑吧》第十季还会以最具特色的撕名牌收尾,但没想到却是走煽情路线,撕名牌的环节直接被省去。
一档失去了自身独特亮点的综艺节目,自然很难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一份情怀,没有了室外的奔跑,也没有了撕名牌,主题已经不再符合“奔跑吧”,反倒与其他的综艺节目没什么不同,甚至游戏更无聊。
反观《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能够让观众看得下去,主要是因为常驻嘉宾和飞行嘉宾的互动十分搞笑,也加入了不少经典的游戏环节,起码满足了观众对趣味性的期待,同时也避免了因为游戏无聊而劝退观众。
但这一季的《奔跑吧》不但游戏环节的设置已经成了为广告服务,也早已失去了最显著的特点,没有了撕名牌的《奔跑吧》如同没有了灵魂,实在是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这一季的《奔跑吧》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