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五季接棒《中国诗词大会》后,龙洋就没少被网友批评。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前4季主持人董卿的表现确实太亮眼了。和她比起来,龙洋的文学素养似乎差了一些些。
基本上董卿能做到和康震等几位导师,很顺畅地聊诗词,每一次都是张口就对出名句。而龙洋和几位导师沟通时,往往是以一个“小白”的身份,向他们请教。这是挺多观众觉得不太能接受的地方。除此之外,龙洋也确实犯过一些小错误,比如错用鲁迅的名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来形容选手性格稳重等。
但这样的龙洋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我看未必!在最新播出的诗词大会第6季中,不少观众已经发现她已经进步了很多。目前这一季共播出了3期,就算拿着“放大镜”来看,到现在为止也并没有发现她有什么错处。非但如此,此次她的金句还不少。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一次点评,就让台上的专家杨雨都表示赞许了。
事情是这样的。在第3期中,节目组考了选手一个多宫格联诗题,答案挺简单,就是5个字: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在前几期里已经考了好几次了,每一次都难住了不少选手,它的难点在于:“婵娟”到底是什么。
一般来说,婵娟共有4种意思:分别是美妙的姿容、美人、明月、月饼。在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里,指的肯定是月亮,而不是美人。因为这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词作,兄弟俩虽不能在一起,但仍能共赏同一轮明月。
既然考到了这道题,龙洋就让现场所有人一起,用双手比出一轮明月来。千人团基本上用双手合出一个圆,康震老师调侃自己比的是一个“包子”,而到了杨雨教授时,她则双臂抱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圆。杨教授当时也没想好自己这轮月应该叫什么,站在一旁的龙洋马上就说了:
你这个婵娟有意思,这是满怀月,对不对?
龙洋用“满怀月”这3个字,点评了杨教授的这轮月,这是笔者听过对“千里共婵娟”最有意思的点评之一,太高明了。对于她这一诠释,专家杨雨也开心地点头赞许,毕竟她和康震当时都没想到这一说法。为何说龙洋这话高明,因为“满怀月”其实是古典诗词里一个极美的、极经典的、却又极容易被忽视的意象。
诗迷朋友们都知道,古典诗词里有很多常用的意象。比如河边的杨柳,一般表示留人之意;梅花,一般喻示着作者高洁的品行;红豆,往往指的就是相思。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意象了。“满怀月”这一意象虽不如以上3个出名,但其使用率仍然是很高的。
唐代诗僧贯休,最先提出了满怀明月这一说法,他在《寄信州张使君》一诗中写道:数阁凉飔终日去,满怀明月上方。在这一句中,满怀月其实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而后宋代诸多文人都提到了这一意象,比如文人张明中曾写过一首名为《澹轩》的七律,诗云:满怀明月黄庭古,一段清风白帝秋。在此句里,他把明月与清风联系到一起,写得异常凄美。此后,对满怀明月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化用
为何古人这么喜欢满怀月?原因很简单,因为此句将婵娟与作者完美地联系起来了,拥一轮明月入怀,这种浪漫太符合古人的典雅之风了。
当然,把这一意象写到极致的是词中之帝李煜。当年赵匡胤不相信李煜真的很有文采,便当场让他写两句诗,结果李煜便随口念了这10个字: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这一句其实也是对满怀月的化用,当真是美得令人心醉。当时赵匡胤一听,硬是说了句:好一个翰林学士!虽然老赵不承认李煜是个好君王,但对他的文采却是很服气的。
说了这些,大家应该就能明白为何说龙洋此次点评高明了!而且,从现场的情况来看,龙洋这句话完全是脱口而出的,可见对古典文学,她已经很熟悉了。综合本季节目中她的其它精彩表现,笔者真心地想说上一句:别再损她了!她确实进步了很多。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