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资讯同样一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为什么董卿被夸,龙洋被怀疑人生?

同样一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为什么董卿被夸,龙洋被怀疑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五期有一道题目,“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两个选项,划去错误项,留下正确的。选手陈籽妍划掉的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答对了。也就是说,正确的诗句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有人不服,说正确读法不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吗?怎么可能是“唱歌声”呢?我搜索了一下,有这样疑问的人还真多。有人说他念了20年书都是这么读的,有人说他热爱诗词的怒姐也是这么读的,有人说他家里人都是这么读的,甚至,有人把网上的“踏歌声”版本截图下来,真的是有书为证呀。一句话,就是要证明“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也是对的。

​我也不知道原文是怎样的,也许原文是“唱”,也许原文是“踏”,也许原文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说法,其实都不重要。我认为现在是对的就行了。如果两种说法都解释得通,那就两种都对吧。诗词就跟成语、词语一样,只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只要准确的传达了意思就可以了,不是吗?


那么哪句更好呢?自然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了。为什么会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的说法?我觉得应该是受了李白的那首《赠汪伦》影响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岸上踏歌很好理解,江上踏歌,就有点难做到了,还是江上唱歌声吧。


但是不查不知道,同样是这联诗词,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时候,董卿引用来做开场白,被观众们奉为经典,并没有人怀疑她讲错了。但是这次龙洋主持的时候,用这联诗出题,怎么就有那么多人怀疑人生呢?


我觉得这还是观众的心理作怪吧。还是喜欢董卿,还是不接受龙洋取代董卿,主持《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所以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时刻准备着找她的茬,大家说对不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竹枝词》全篇都是以一名少女为主体进行观察和表述。此诗首句写景,先画出江畔一片杨柳,只见杨柳青青,江水静如明镜。眼前的美景,让人的心境也随之开阔。次句由景及人,少女站在岸边,听见江上传来一名男青年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二句只有短短14个字,却在“写景”这方面交代了季节、天气、景物,在“写人”这方面交代了位置、身份、年龄。有美景,有美人,有动作,有歌声,可谓有声有色,含蓄优美。

三、四两句表面上写的是天气。因“晴”、“情”二字谐音,这就成了少女对男子心理的猜度——由于“东边日出西边雨”紧接“踏歌声”三字,故后两句可理解为男子唱歌的举止神态和歌曲的曲调时有变化,导致少女对他“有情”或是“无情”难以判断。整首诗浑然一体,青的树,绿的水,痴情的少女,爽朗的青年,无不历历在目,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了,《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传统文化节目,以综艺形式打通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的隔膜,不仅可行,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

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大众文化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需要大众文化来有效传播,借由大众文化这一关键路径,让传统走出博物馆和古籍著作,活在人们心中,让人们受到滋养和浸润。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
AP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