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这么烂,观众还是含泪原谅了

这么烂,观众还是含泪原谅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头图来源:《侏罗纪世界3》剧照


谁也不会料到,2022年以来第一个掀动国内票房市场的电影是一部公认烂片。



《侏罗纪世界3》,单日票房过亿,目前票房直接飙过了四亿。


但评分——6.3分,妥妥烂片。



别的电影,大家是看完后惊觉是烂片、愤而差评。


这部电影,很多人都是看之前就猜到了大烂片结局,它号称是“侏罗纪”系列六部曲的终篇,前作本就拉胯得不行,谁也不抱太大希望。



可就是这么一部烂片,让无数人含泪忍恨、掏钱买了张电影票。


不为别的,就为去大荧幕上看一眼大恐龙。



恐龙怨种何处有,千万成年人齐举手。


《侏罗纪世界3》的烂片崛起,充分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今年的电影产业确实贫瘠得有些可怜。


第二,小学生或许不看,但成年人对恐龙真的好爱。



点开《侏罗纪世界3》的评论区,差评中出现最多次数的字眼就仨字:


恐龙呢?



其他电影底下,粉丝们要为喜欢的明星撕番位、谁是第一女主男主。


但在《侏罗纪世界3》,影迷们只会气冲冲地掰着指头数出不同品种恐龙的出场时间,愤怒质问——


沧龙只有4秒钟镜头,导演你好狠的心!



前作中大出风头的沧龙


而还在观望的影迷也不问好不好看,只问一句话:


那头迅猛龙Blue,戏份多吗?



大批成年人喊着为了情怀、为了童年而看,细想下来却有点古怪:


当今小学生的心头好是汪汪队,满屏的软萌小可爱。



怎么这届成年人当初的童年情怀会是凶猛巨物,让人吓呆。



早在去年,《侏罗纪世界3》就放出过一个预热小短片,不是电影内容,而是单独制作的恐龙镜头。


颇有点炫技的意思,极其逼真、高质量的画面散发着恐龙的诱惑。


结果好家伙,最后正片里的恐龙还没这小短片里的好看。



作为一部烂片,《侏罗纪世界3》其实有很多缺点,比如剧情牵强、炒情怀饭等等。


但对真正的影迷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毕竟正经人谁看剧情,大家明明都是来看恐龙跑酷、恐龙打架和恐龙赛跑的。



大家真正愤恨的“罪行”依旧与恐龙相关。


上映前,电影曾宣传将出现27种恐龙。上映后才发现,这27种恐龙的出场仿佛报菜名,镜头大多匆匆而过。观众们就像报了个劣质旅行团,坐在大巴上从窗户里匆匆瞅一眼景点:


“左边是腕龙您看一眼,右边是镰刀龙它们主要吃素,头顶是风神翼龙看见了没,好的本次旅行结束。”



更多戏份被匀给了蝗虫事件与解救女孩,并进行了不少人龙共存、尊重生态的思考。看起来很合理,但细想起来很荒唐。


导演你等等、你要和谁共存?是外形把地球霸主写在身上、大嘴把“我饿”写在脸上的这些肉食恐龙吗?



今天如果荧幕上的主角是金刚,大家伙或许还愿意思考思考“人猿共存”。因为金刚看起来比较聪明,甚至还能和人类谈恋爱,这也是金刚系列的卖点。但在卖点是惊悚、凶猛的恐龙这儿,人类更多时候只是单方面的舔狗。



你爱它,它不爱你。霸王龙没有眼泪,它只知道一口一个嘎嘣脆。



恐龙们并不适合感情戏,它们最擅长的片场是速度与激情。


相比于花半小时思考主角与迅猛龙的感情真不真,我想大多数观众一定更想看主角与恐龙打一架,感受渺小肉体与凶猛兽类的抗争冲击


就像网友们做恐龙跑步速度的科普时,一定要找个人类做对比。



并没有人询问詹姆斯是否乐意。


但他已经被网友们单方面选中、作为对抗恐龙的人类代表。


詹姆斯:你清高、你了不起。



别看影迷们在网上吐槽电影这么快乐,但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很轻松地让我们破防:


要早知道这片的恐龙戏份这么不过瘾,你还去看吗?


恐怕无数人会泪眼婆娑,回复一句——“会”。


因为不看它,就真没有什么别的玩意儿看了。



爱看侏罗纪系列的,基本是奔着大恐龙的刺激而去。


但近十年来,除了差强人意的侏罗纪,已经很久没有和恐龙相关的大制作了。


18年的时候上映过一部《侏罗纪星系》,我还以为它和侏罗纪系列沾亲带故找来看,特效与剧情都尴尬到我想笑。


里头的恐龙但凡成群出现,场面都和乡下赶鸡差不多。



后来回过头一看它的评分——2.6。



或许在很多人印象里恐龙题材非常普遍,是个大热门圈子。


但其实,那早已是二十年前的辉煌,只是祖上阔过。


得益于大批考古发现,国内在90年代确实掀起过一次恐龙热潮。


准确而言,那时是全世界人民都被恐龙一下就击中了,额,大家的心巴。




上到九十九、下到九岁九,大家都沉迷于“乖乖,这玩意儿能长这么大呢”的简单感慨。


电影界,1992年热播的《侏罗纪公园》让全球振奋,以一己之力让恐龙这个原本看着很学术的史前物种,一夜之间变成了变形金刚、奥特曼之类的大影响力ip。



也一己之力,让环球影城多了个园区,以“不把你吓趴我就不姓恐”的特色合照项目闻名。



纪录片界,1999年BBC斥巨资制作了6集电视系列片《与恐龙同行》,成为全球恐龙启蒙,CCTV也曾购买引进。


每分钟平均成本超过3万七千英镑,创下过“史上成本最高电视纪录片”的吉尼斯纪录。



书籍领域,1995年《恐龙》丛书在国内上市,被各个家庭争相购买,短短半年时间,出版社连续开机印刷4次、印量数十万册。


动画片界自然也没有缺席。


《哆啦A梦》里,大雄亲自孵蛋亲自喂养,争当第一届恐龙男妈妈。



《龙珠》里,凶残恐龙沦为悟空的移动厨房。


恐龙是龙菜瘾又大,每次见了悟空都要去追,打又打不过,每次都被切走一块尾巴肉。



看看它所剩无几的尾巴长度,那是他逝去的青春。



国内小孩更熟悉的作品应该是《蓝猫淘气3000问:恐龙时代》。


虽然主角2d、恐龙3d的画风如今看来有些诡异,但当初,里头的霸王龙为了让主角们逃离岩浆以身为桥的剧情,让全国小学生哭得不行。



也就是从那时起,以90后为主要组成的恐龙怨种一代出现了。


和恐龙相关的事物实在太多了,不需要你刻意地喜欢,它们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围绕在周围。你要是能边看动画片、边说出不同恐龙的名字,至少能被小伙伴崇拜一周。新闻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关于恐龙化石的新发现、新报道,博物馆里的恐龙骨架能围满了人。



再说了,你也不想想那是什么年代。那可是世界未解之谜大行其道、百慕大三角传的沸沸扬扬、全球各地都怀疑有UFO与外星人造访的九十年代。


神秘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恐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传说模板。


很多人至今还在猜测,尼斯湖水怪的真身是逃过了灭绝的蛇颈龙。


熟不知最早炒热水怪话题的是伦敦一家马戏团,把大象放湖里装水怪。


国内也有多家游乐园引入了可动的恐龙塑像,吓得无数无知小朋友以为恐龙真实存在。


网友@EC-滑片P童年在常州恐龙园的录像。


要是路上再遇上一辆正在运送恐龙模型、还碰巧没关电源的车,那就更没法和小孩解释清楚了。



无数90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不知不觉地对恐龙上了头。


虽说大多数人算不上死忠粉,不至于为它爱、为它狂。但至少是习惯于它在荧幕上的存在、反复地看,也逐渐被大批极为优质的恐龙作品惯坏。


你以为恐龙会一直火下去,人们会一直爱恐龙。直到有一天,举目四望心茫然。



《侏罗纪公园3》2001年上映时,票房仅为3.68亿美元,在此之后侏罗纪系列IP直接被雪藏了14年。


哪怕零星还有一些恐龙题材商业片,也大多是单纯走惊悚恐怖路线的三流片。


恐龙题材逐步没落,销声匿迹。



只剩下恐龙爱好者们在非常努力地自娱自乐。


他们穿着恐龙外套跑去博物馆上演认亲哭诉戏码: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让霸王龙变成爸亡龙。



全场只有一个小孩子对恐龙满怀同情,她伸出了手,仿佛在说:“叔叔,你别嚎了,我害怕。”



多年前相见,恐龙还在纪录片里威风凛凛、称霸大陆;多年后再见,它已经成了鉴宝直播间里随意点评的对象。



曾经有人试图用一张图唤醒人们的恐龙崇拜,他期待的或许是一张精美的恐龙肖像。



但大众根本不想给恐龙留点面子。




有爱好者科普恐龙时用尽赞美之词,夸阿贝力龙科堪为“龙中刘玄德”。



却被围观群众无情戳破——


刘备双手过膝呢,它这小短手,配叫刘玄德吗?



到最后,恐龙成了一个完全圈地自萌的爱好。


旁人在被霸王龙的吼叫吓到跺脚,而粉丝们却想听着侏罗纪的背景音、看着恐龙的大嘴睡觉。



如今回头看,恐龙当年火爆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正好赶上了学术领域的研究大进展,恐龙的话题新鲜而火热。而爆火的《侏罗纪公园1》也证明,对大众而言,恐龙最直观的价值不过是猎奇、恐惧带来的兴奋。


当人们创造出新的怪兽形象,巨鲨、巨蟒、金刚、各种作品里的怪兽,乃至超英时代的灭霸时。


恐龙形象的价值,对影视作品来说逐渐没那么高了。



只有在当年的恐龙热里成长出来的一代人,童年时傻傻地追随着热潮,还对这一话题保持兴奋。


有人依旧在争论哪一种恐龙的攻击力最强、防御力最强。



有人感慨生命的伟大,只不过是用一些特别的方式↓



《侏罗纪世界3》在淘票票上的想看用户画像显示,电影受众占比最高的是20-29岁受众,超五成。


此外30-34岁的受众占比近两成,达到19.7%,算算年龄,正好主要是90后这一代。


十年前是我们为霸王龙嗷嗷叫,十年后依旧是我们为霸王龙掏钞票。



各种阴差阳错,我们成了唯一一代恐龙文化的忠实受众。


这次电影号称是“侏罗纪六部曲”的终章,目前没有续作消息。说不定多年后又来一部情怀续作,追着恐龙看的依旧是我们。


只不过那时,就得是“中年版90后团建活动”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
AP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