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机器人、机械手,你会想到什么?是庞大的外观,还是冷硬的材质?又或者是精密度极高的高科技复合产物?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由硅胶制成的软体机器手,它柔软灵活,可以轻松夹取果蔬、面点、电子配件等异形、易损物品,甚至能够轻松地将鸡蛋的蛋清蛋黄进行分离。这款国内首款应用于工业柔性抓取的软体夹爪,由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它的出现填补了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空白,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最后一厘米”的难题,如今它们已应用在半导体、食品生鲜、3c、汽车配件等多个行业的生产加工环节。
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本期将带您走近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三剑客”——赵鑫、高少龙、鲍磊。
合作深耕软体机器人赛道,手部康复机器人造福患儿
6年前,时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的赵鑫和高少龙,在工作中第一次接触到了软体机器人。相比传统的刚性工业机器人,它可以灵活应用在不同的场景,这种原理级的创新让他们眼前一亮。对科研有着执着的热情,赵鑫和高少龙决心自主创业,他们找到了从大二开始就专注于仿生机器人研发的鲍磊,三个人一拍即合,正式开始了探索软体机器人的科技研发之路。
与迈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决定相比,软体机器人研发落地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三人的预期。当时,软体机器人还属于一个全新的行业,不仅没有现成的参考样板,也没有行业技术标准,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然而志同道合的三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相互扶持,深耕软体机器人赛道六年之久,最终成长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赵鑫、高少龙、鲍磊三人各展所长,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他们带领团队用将近两年的时间研发出一款手部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手部功能障碍的患者恢复手指运动。最近,他们又将目光投向脑损伤儿童群体,想要为那些因脑损伤而产生手部功能障碍的特殊人群解决难题。
多应用场景灵活运用,软体机器人技术领跑全球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顶层是员工们的休闲场所。午饭时间,三位创始人展示了员工餐厅里一个特别设计的软体机器人。通过精细化的计算,软体机器人将实现中餐标准化。
自公司成立以来,6年间三人经历了不少坎坷甚至绝望的时刻,但坚持下来后,他们终于站在了软体机器人行业国内乃至世界的领跑位置。
从2016年开始创业,踏上了“十三五”的历程,历经5年的发展,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蜕变的“十四五”。2021年,公司获评北京市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年恰逢全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提速之年,全市产业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赵鑫和高少龙感慨,这五年,他们赶上了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
赵鑫乐观积极,高少龙爱思考擅于表达,鲍磊严谨而不失率真,三位性格各异的年轻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带领着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如今200多人的团队。他们发挥着各自的强项,用自己敢想敢拼的精神,影响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
过去的5年,三人奋力奔跑在软体机器人行业,他们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牢牢地跟上了软体机器人发展的快车,“十四五”他们厚积薄发,已然进入领跑之列,未来他们仍将奋力奔跑,永不止步。
今晚(06月08日)21:52,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带你走近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三剑客”——赵鑫、高少龙、鲍磊。